超1亿人参与,2025年度专项附加扣除正式开始了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发布<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操作办法 (试行) >的公告》:

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于每年12月份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

随着2025年的临近,纳税人正迎来一项关乎切身利益的重要任务——确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这不仅是减轻个人税收负担的重要环节,也是优化国家税制、促进公平税负的重要手段。

一、从本月1日起,2025年度专项附加扣除正式开始了

为了提升纳税人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便捷性,国家税务总局近日更新了个人所得税APP,新增“确认2025年度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功能。纳税人可以通过这一功能直接查看、修改或确认相关信息,确保扣除数据的准确性。

⬇️

请前往个人所得税APP

专项附加扣除

二、2025年度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是什么样的呢?详情如下:

1、住房租金支出如何扣除?

2、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如何扣除?

3、继续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4、赡养老人支出如何扣除?

5、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支出如何扣除?

6、子女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7、大病医疗支出如何扣除?

父母与子女的定义

  • 在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中,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继父母和养父母
  • 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和养子女。
  • 若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可比照执行上述标准。

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申报

  •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时,必须将相关信息提交给扣缴义务人或税务机关。
  • 扣缴义务人应在收到信息后及时将其报送税务机关。
  • 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变化的报送

  • 如果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税务机关提供更新后的信息。

专项附加扣除额不可结转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如果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未能完全扣除,不能结转到以后年度进行扣除。

相关资料的保存要求

  • 纳税人需要留存相关资料,并应当自法定汇算期结束后保存五年,备查时提供。
  • 扣缴义务人需留存相关资料,并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保存五年,备查时提供。

为了确保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使用像工资哥这样的智能薪酬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纳税人轻松计算、更新和保存相关信息,确保合规并减轻税务负担。

三、2025年度专项附加税申报注意事项

在填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时,纳税人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一、 核对信息的完整性

  • 在填报前,确保你已收集并准备好所有所需的证据材料,例如教育发票、医疗费用单据、养老保险支付凭证等。
  • 确保你的个人信息、家庭成员信息(如子女、配偶、父母等)准确无误

二、确认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 根据每年的最新政策,确认自己可以享受的扣除项目,并在APP上勾选相关项目。例如,若有子女上学,确保勾选“子女教育”;如果赡养老人,确保填写“赡养老人”相关信息。
  • 注意,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适用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填报时务必核实是否符合当前年度的政策标准。

三、 及时更新信息

  • 若家庭成员的情况发生变化,如子女满3岁、父母健康状况变化或配偶有新增收入等,需及时在APP中更新相关信息。
  • 如果有新增或变动的专项附加扣除(如新增赡养老人或子女教育项目),应尽早补充。

四、准确填写金额

  • 在填写专项附加扣除金额时,务必保证金额的准确性。例如,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的费用等,按照实际支出填写,避免填写错误导致税务机关追缴或退税问题。
  • 对于大病医疗等扣除项目,确保提供了合规的医疗费用单据,且金额符合规定。

五、核对银行账户信息

  • 在确认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时,确保你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准确无误,以便税务机关能够顺利处理退税或抵扣。

六、 注意时间节点

  • 每年12月是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的时间节点,务必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确认。如果错过了时间,可能影响到来年的个税计算和减免。
  • 确认2025年度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截止时间请关注税务机关的公告。

七、使用“确认下一年度专项附加扣除一键带入”功能

  • 若上一年度的扣除信息未发生变化,可以利用APP中的“一键带入”功能,将去年的扣除信息自动带入,减少重复填写的麻烦。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是实现税收公平和优化分配结构的重要手段。对于纳税人而言,及时确认扣除信息,不仅能减轻税负,也能更好地规划家庭财务。随着政策不断完善和技术的加持,我们有理由期待,未来的税务服务将更加高效便捷,为每一位纳税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