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住房租赁条例》8月生效:企业住房福利与合规风险全面解析

2025年8月,通过国务院公报正式发布的《住房租赁条例》标志着中国在规范住房租赁市场、保障租户权益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对于企业而言,这部条例的影响远不止于房地产行业,它直接渗透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领域,特别是员工住房补贴、外派人员安家服务以及与第三方租赁机构的合作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全新的合规挑战与战略调整需求。

核心条款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该条例通过一系列详尽的规定,旨在重塑租赁市场的生态。企业HR及法务部门需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一张图看懂新《住房租赁条例》对企业和员工的核心影响

1. 对租赁服务商的资质要求

条例明确规定,住房租赁企业应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自有资金、从业人员和管理能力.1 这意味着,企业在为员工(尤其是外派或新入职员工)选择合作的租赁服务机构时,不能再仅仅以价格或房源作为唯一考量标准。现在,对合作方进行审慎的尽职调查已成为一项合规义务。HR部门需要评估服务商的资本实力、团队专业性及内部管理制度,以确保其符合法规要求,从而规避因服务商不合规而带来的连带风险。

2. 押金管理的严格规范

住房租赁条例要求出租人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押金的数额、返还时间及扣减情形,并强调“无正当理由不得扣减押金” 。这一条款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和满意度。过去,因押金纠纷引发的员工投诉屡见不鲜,不仅耗费HR部门的管理精力,也影响了员工对公司福利安排的信任。新规下,企业在制定住房补贴或安家政策时,应指导员工签订权责清晰的租赁合同,并建议在与服务商的协议中加入条款,确保其押金管理流程完全符合条例规定。

3. 住房租赁条例禁止性行为的明确列举

条例严禁住房租赁经纪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从事一系列违规行为,例如:为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住房提供经纪服务、将厨房或卫生间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代收代付租金押金、未经当事人同意签订合同等 1。这些规定为企业筛选和管理供应商提供了清晰的“负面清单”。特别是“不得代收、代付租金、押金”这一条,可能会影响部分企业现行的、通过服务商统一支付房租的便捷操作模式。企业需要重新审视其费用支付流程,确保其直接支付给员工或符合规定的收款方,避免通过经纪机构代付带来的合规风险。

4. 信息报送的法律义务

条例重申并强化了出租人登记并报送承租人信息的责任 1。对于为员工提供公司宿舍或租赁住房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企业自身也可能被视为“出租人”,必须履行相应的信息登记与报送义务,确保员工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从“软性福利”到“硬性合规”的转变

《住房租赁条例》的颁布,其深层意义在于,它将员工住房这一长期被视为“软性福利”或“市场化薪酬组成部分”的领域,正式纳入了国家法律的强监管框架。过去,企业在设计住房福利时,更多考虑的是市场竞争力、人才吸引力与成本控制。如今,法律合规性已成为首要前提。

这一转变要求企业HR的思维模式相应升级。员工住房政策的制定不再仅仅是薪酬福利团队的内部事务,而需要法务、财务乃至行政部门的共同参与。企业必须系统性地审视和修订现有的员工手册、外派政策以及与第三方服务商的合同文本,确保每一环节都与新条例无缝对接。例如,与租赁服务商的合同中,应明确要求对方承诺遵守《住房租赁条例》的所有规定,并设置相应的违约责任条款。

更进一步看,这一趋势可能预示着未来更多与员工生活品质相关的“软福利”领域(如健康管理、弹性工作、职业培训等)也可能被逐步纳入更严格的法律规范之中。那些能够预见这一趋势、并率先围绕员工整体福祉建立起一套稳健合杜绝规管理框架的企业,将在未来的人才竞争和风险管控中占据显著优势。

原文链接: https://www.gov.cn/gongbao/2025/issue_12186/material/gwygb202521.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