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上海最低工资标准上调至2740元/月:对企业用工成本及薪酬结构的影响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于2025年7月14日正式发布通知,宣布对本市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作为全国经济的风向标,上海的这一举动对各类在沪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和服务型企业,具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

目录
核心调整内容
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通知》(沪人社规〔2025〕10号),具体的调整如下:
● 月最低工资标准: 从原先的2690元/月调整为 2740元/月,增加了50元。此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
● 小时最低工资标准: 从原先的24元/小时调整为 25元/小时。此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的劳动者。
● 执行时间: 新标准自 2025年7月1日 起正式施行。
关键合规要点:哪些项目不计入最低工资?
对于企业薪酬管理者而言,比数字本身更重要的是理解最低工资的构成。上海市的通知明确规定,下列项目不作为月最低工资的组成部分,必须由用人单位在最低工资之外另行支付:
1.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加班费):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加班费需在最低工资标准之上单独计算。
2. 特定津贴:
包括夏季高温津贴、中夜班津贴,以及在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下工作的岗位津贴。
3. 福利性补贴:
如伙食补贴、上下班交通费补贴、住房补贴等。
4. 劳动者个人缴纳部分:
个人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此外,通知还特别指出,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中不包括个人和单位依法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这意味着对于非全日制用工,企业在支付不低于25元/小时薪酬的同时,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保缴纳义务(如适用)。
对企业的影响与建议
1. 直接成本增加:
对于薪酬水平接近或低于新标准的岗位(如部分基层服务员、保洁员、安保人员等),企业将面临直接的用工成本上升。
2. 薪酬结构调整:
企业需要立即审查现有的薪酬结构,确保所有全日制员工的“应发工资”在剔除不包含的项目后,不低于2740元。对于非全日制员工,小时工资也必须达标。
3. 涟漪效应:
最低工资的调整可能会产生“涟漪效应”,即为了维持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和激励性,企业可能需要相应调高略高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岗位的薪酬,从而带动整体薪酬水平的上涨。
4. 合规风险排查:
企业应立即更新其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和薪资计算模块,确保自2025年7月起的薪资发放符合新规。同时,这也是一个审视加班费计算、各类津贴发放是否合规的良好契机。
鉴于新标准已从7月1日开始执行,在沪企业必须迅速行动,完成内部薪酬体系的自查与调整,以避免因不合规而引发的劳动争议和行政处罚。
原文链接: https://rsj.sh.gov.cn/tgzfl_17732/20250714/t0035_143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