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亿元育儿补贴来了!8月31日前全国开放申领

7月3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围绕育儿补贴制度及生育支持措施做出权威解读。这一次,不再是“口号式鼓励生娃”,而是直接拿出真金白银:

中央财政今年初步安排900亿元预算,设立专项育儿补贴项目;
中央承担资金总量的约90%,各地陆续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8月下旬起,全国将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8月31日前全面开放。

这意味着:中国首次构建“国家层面”的育儿补贴制度即将全面落地,为0~3岁婴幼儿家庭减轻育儿负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那么——

  • 育儿补贴到底什么时候发?
  • 去哪里申领?怎么申领?
  • 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 每个家庭能领多少钱?

别着急,这篇文章为你梳理清楚领取育儿补贴的重点信息与实操指南,家有宝宝的家庭一定要收藏好!

一、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贴,900亿元育儿资金从哪来?

根据财政部社会保障司司长郭阳介绍:

“中央财政将设立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项目——‘育儿补贴补助资金’,今年初步安排预算900亿元左右。”

这笔资金将以国家基础标准为核心,主要用于对地方发放育儿补贴的支出进行统筹支持。

  • 中央财政承担补贴总额的约90%
  • 各地财政配套其余部分;
  • 保证育儿补贴有政策、有资金、有落实

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央财政层面设立统一的婴幼儿育儿补贴制度,标志着国家开始建立长效育儿成本补偿机制,增强生育友好型社会支持系统。

二、什么时候能开始申领?最快8月下旬陆续开放

国家卫健委人口家庭司司长王海东在发布会上明确表示:

“按照工作计划,各地将在8月下旬陆续开放育儿补贴申领,并在8月31日前实现全国范围全面开放。”

这意味着:

  • 各地会提前公布本地的具体标准与申领办法
  • 家长朋友们可关注所在省、市、县的卫健委、政务服务网等官方发布渠道;
  • 8月底前,全国所有地区都可以正式申请育儿补贴。

三、在哪儿申领?线上线下都可以,手机也能一键搞定

此次育儿补贴制度在技术层面也做了大幅度优化,实现了“多平台可办、足不出户办、一次不用跑”的目标。

✅ 线上渠道(推荐使用):

  1. 全国统一育儿补贴信息管理系统
    • 主通道;
    • 支持全国家庭统一入口申请;
    • 申领进度实时可查。
  2. 各地政务服务平台
    • 比如“广东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等;
    • 将设立“育儿补贴专区”。
  3. 第三方服务平台
    • 微信、支付宝等;
    • 将开通小程序、申领入口;
    • 操作流程预计与医保报销、公积金提取类似。
育儿补贴

✅ 线下渠道(保留方式):

对于部分年长人群或因特殊原因无法线上办理的家庭,依旧可以前往:

  • 婴幼儿户籍地的乡镇街道办
  • 政务服务大厅窗口
  • 提供人工引导和咨询服务。

👉 家长可根据自身便利程度,自主选择线上或线下渠道,无需跑多个部门、重复提交材料。

四、申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为了让申领更便捷,此次育儿补贴政策大幅精简了材料清单,并通过大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信息核验。

📌 只需以下核心材料:

  • 婴幼儿出生医学证明
  • 户口簿(能证明婴幼儿身份与抚养关系);
  • 部分地区或还会要求提供家长身份证明银行卡账号用于补贴打款。

📌 不需要提交的材料(因信息共享而免除):

  • 结婚证、居住证、社保缴费凭证等,系统将通过后台大数据进行比对核验。

也就是说:一次提交、一次办理、系统跑腿,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五、防止误解:育儿补贴≠生育津贴 or 育儿假工资

需要特别提醒家长们的是:此次国家育儿补贴制度是“新增支持政策”,并非以往已有的生育津贴、产假工资的延续或替代。

📌 常见易混政策对比:

名称适用对象发放时间主要来源
生育津贴在职、参保女性职工产假期间生育保险基金
育儿假工资在岗父母育儿假期间用人单位正常发放企业支付
育儿补贴(本次新政)所有0~3岁婴幼儿家庭申领通过后按月或一次性发放国家财政+地方配套

此次育儿补贴无论父母是否就业、是否缴纳社保,均可申领,关键是孩子年龄满足条件、材料齐全、抚养关系明确。

六、每个家庭能领多少钱?

目前,各地仍在根据国家“基础标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虽然具体数额尚未全面公布,但根据已有政策试点参考,补贴金额大致为:

  • 每月200~500元/名婴幼儿;
  • 或一次性发放2000~3000元;
  • 实行分级分类、多孩多得机制可能性较高(即二胎三胎补贴更高);
  • 后续部分地区还可能叠加地区性补贴(如鼓励生育城市、经济活跃地区等)。

📢 具体补贴标准和发放周期,请持续关注本地人社局、卫健委和政务服务平台官方通知。

写在最后

900亿元国家育儿补贴已箭在弦上,这一次,是中央财政直接“发钱给家长”,在鼓励生育的政策体系中,迈出了务实关键的一步。

对于家庭来说,这不仅是缓解经济压力的支持,更是一种国家层面对育儿责任的“共担”姿态。

对于社会来说,它或许不是“让人决定多生”的唯一推力,但至少是一个值得肯定的起点。

家有0~3岁宝宝的你,请务必:

✅ 关注所在地区政策发布;
✅ 准备好相关申领材料;
✅ 及时在线申领,不错过每一笔属于你家的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