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签劳动合同要注意什么?请收好这份避坑指南!
对于刚走出校园、即将踏入职场的应届毕业生来说,签署第一份劳动合同,是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的关键一步。
但你是否真的了解:什么才算合法有效的劳动合同?签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条款?企业常见的“套路合同”都有哪些?
本文将从合同类型、签订时间、应规避的风险点、法定条款等角度,为你系统梳理一份实用的入职合同指南,帮助你在职场起点就站稳脚跟。
一、职场新人警惕!这4种“合同陷阱”最常见
在签订劳动合同的过程中,个别用人单位为规避责任、压缩成本,会侵犯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常见表现包括:
1.1 只签《就业协议书》,不签劳动合同
部分单位用口头承诺、谈话记录或实习协议取代正式合同,规避试用期赔偿、社会保险等义务。
✅ 应对建议:确保入职前或用工日起一个月内签署书面劳动合同,否则单位违法。
1.2 合同内容空洞,关键条款缺失
一些合同故意简化为“格式文本”,不明确工作地点、岗位职责、工资构成、合同期限等内容。
✅ 应对建议:要求明确写明每一项具体信息,尤其是薪资数额、支付周期、工作地点、试用期安排等。
1.3 签“阴阳合同”,避税损害权益
企业为少缴税金,私下与员工签订“阴阳两份合同”,一份低薪用于社保申报,另一份实际发放高薪。
✅ 应对建议:拒绝签署任何形式的“隐性协议”,要求所有工资明细写入主合同,并确保社保以实际工资缴纳。
1.4 含有“霸王条款”限制员工合法权利
如:约定几年内不得结婚、强制加班无补偿、试用期离职不结算工资等,均属违法。
✅ 应对建议:如合同中含明显侵权或非法条款,应保留证据并拒绝签署,必要时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二、劳动合同应该什么时候签?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即便公司以“先试试”或“领导审批”拖延合同,劳动者也要积极要求签署合同并留档。否则,一旦用人单位满一年仍未签署书面合同,即视为自动转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公司需承担额外法律责任。
如果签署的是电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还应告知劳动者如何下载、查看和保存电子文本,并至少免费提供一份盖章纸质版。
三、劳动合同分哪几种?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3.1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指明确约定起止时间的合同。例如:“2025年8月1日至2026年7月31日”。
适用于实习转正、项目制岗位、明确期限用工。
3.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指没有约定终止时间的合同。通常在以下情形下必须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 在同一单位连续工作满 10年;
- 企业改制后,员工在公司工作10年、且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
- 连续签订 两次固定期限合同 且员工无严重违纪情况,续签时应转为无固定期限。
3.3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
指合同期限以某个工作任务完成为准。例如:“项目验收合格之日为合同终止日”。
四、合同里必须写清楚什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必须包含以下条款:
- 合同期限(起止时间或无固定期)
- 工作内容与工作地点
- 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
- 劳动报酬(包括构成、发放周期、加班工资等)
- 社会保险(如五险一金缴纳)
- 劳动保护与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协商约定以下内容:
- 试用期
- 培训与违约责任
- 保密协议
- 福利补贴
- 补充保险等
五、劳动合同谁保留?是否要自己存一份?
很多新人入职后,“合同签了就完事”,对保存合同不重视,实为大忌。
劳动合同应由单位与员工各执一份,并有签字或盖章才生效。
如单位拒绝给员工合同副本,一旦发生争议,员工将难以维权。建议:
- 合同签完后现场拍照+保存电子版+保存纸质原件;
- 若公司未提供纸质副本,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其责令改正。
- 写在最后:
第一份劳动合同,也许是你职业生涯中最不起眼的一张纸,但它可能决定你未来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工资、发展、权益保障。
请务必认真阅读每一项内容,遇到模糊不清的地方主动询问,发现不合理条款勇敢说“不”。
职场不怕从零开始,就怕一开始就踩坑。
欢迎关注或收藏本篇内容,如你遇到签约难题、合同疑点,欢迎留言交流。也祝所有走出校园的你,都能拥有一段顺利的职场启程!
另外,针对职场新人:通过工资哥的“人工成本测算器”可以在签约前了解自己真实可得薪酬,增强判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