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每个月工资是按21.75天算?20.67和21.75又有什么区别?

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不同的概念:计薪天数(21.75) 和 工作日天数(20.67),很多公司、HR甚至员工自己都会搞混。

一旦混用,不仅会影响工资计算,还可能带来法律风险。下面我拆开讲一下。

21.75天;自动算工资;20.67天;月计薪天数

一、21.75天是怎么来的?

按照《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一年法定节假日是13天

根据《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所以在计算日工资时,这13天不能剔除。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 一年总天数:365天
  • 减去周末休息日:365 – 104 = 261天
  • 月计薪天数 = 261 ÷ 12 = 21.75天

📌 用途
21.75天是用来算工资的,比如折算日工资、扣事假、病假工资等。

举个例子:

  • 月薪 10,000 元
  • 日工资 = 10,000 ÷ 21.75 ≈ 459.77 元
  • 请 2 天事假,扣款 = 2 × 459.77 ≈ 919.54 元

二、20.67天又是什么?

20.67天是计算工作时间用的,不是算工资的。

计算方式:

  • 一年总天数:365天
  • 减去周末休息日:365 – 104 = 261天
  • 再减去法定节假日13天:261 – 13 = 248天
  • 月平均工作日 = 248 ÷ 12 = 20.67天

📌 用途
20.67天用来计算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比如人社部每年公布的工时制度、加班费基准等。
它只是一个统计平均值,并不代表每个月只工作20.67天。

三、20.67 vs 21.75,差在哪?

项目20.67天21.75天
用途算工作时间算工资
是否含法定节假日❌ 不含✅ 含
来源年工作日248天 ÷ 12年计薪日261天 ÷ 12
是否可用于扣工资❌ 不行✅ 可以

一句话总结:

  • 20.67天 = 工时口径,用来算上班时间、加班工时
  • 21.75天 = 计薪口径,用来算钱、扣事假工资

四、公司用错会怎样?

如果公司用20.67天来扣工资,就相当于把“上班天数”当作“计薪天数”,结果就是——多扣了员工工资

在实际案例中,法院会认定公司未足额支付工资,员工有权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五、HR和员工应该怎么做?

HR要注意:

  • 计薪扣假 → 用 21.75 天
  • 工时排班 → 用 20.67 天
  • 制度里明确写清楚,避免混用

员工要注意:

  • 如果发现公司用20.67天扣工资,先和HR确认是否误用
  • 保留工资条、请假记录等证据,必要时可依法维权

💬 最后想说:
21.75天和20.67天,差的不是1天,而是工资的准确性和用工合规性。想要工资计算合规可以工资哥算薪平台工资哥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算薪,安全合规。
对于企业来说,这是细节,但也是风险点;对于员工来说,知道这个差别,就能多一份底气保护自己的劳动报酬。

如果你遇到过公司用错计薪天数扣工资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
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经历,也许能帮到更多人。